(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2517-7)
我和我的四條腿夥伴小綿羊在台灣東海岸一個叫竹湖的小村莊附近工作。我是一名生態學家,研究低地常綠亞熱帶森林。過去三年我一直在這裡進行研究,小綿羊還是一隻小狗的時候我就認識牠了。
並非所有森林地區對她來說都是安全的。在某些地方,當地人設置了陷阱來捕捉鹿和野豬,所以她不得不留下來,而這讓她很討厭。
我在澳洲墨爾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的是次生林的演替。我想了解森林在農業廢棄後是如何再生的。照片中我研究的這塊地曾經是一片香茅種植園(Cymbopogon nardus),後來變成了稻田(Oryza sp.),再後來變成了果園。過去16年來,它一直在再生,最終變成了森林。
為了選擇要調查的區域,我用指南針測量方位,並用捲尺在山坡上標記一個特定的地塊。拍攝這張照片時,除了楊梅,我的團隊成員還有來自猶他州的志工Chance和當地地主
我調查粗糙的木質殘骸、林下植被和樹木。我時時保持警惕,記錄下所見所聞,並期待數據能告訴我什麼。在夏季——台灣是六月到八月——我的工作環境炎熱潮濕。這塊地的林下植被茂密,長滿了帶刺的藤蔓和芒草(Miscanthus sp.),它們可以長到
我有一半台灣血統,一半黎巴嫩血統。我媽媽在台灣東部長大,過去八年我一直住在台灣島的這個區域。我在這裡感覺像在家一樣。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