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主義和演化如何協同作用

 

(https://elifesciences.org/reviewed-preprints/105065v2)

 漢彌爾頓規則在1960年代提出,該規則認為,當他人的利益乘以與你的親緣關係密切程度,大於自身付出的代價時,利他主義(即犧牲自身利益幫助他人)便會進化。簡而言之,我們更有可能為家庭做出犧牲,因為這有助於我們共同的基因得以延續。

但自從該規則被提出以來,科學家們對於其普遍性一直存在分歧。有些人認為它幾乎不適用,而有些人則認為它與自然選擇本身一樣廣泛和基礎。透過重新演繹漢密爾頓規則背後的數學原理,這篇報告重新研究表明,描述利他行為何時被選擇或不被選擇的規則不應僅僅只有一個公式。最初的漢密爾頓規則實際上是一系列規則的一部分,每個版本的規則都適用於不同的情況,這取決於特徵如何影響生存和繁殖。

這項突破或將重塑科學家研究自然合作與利他行為的方式。研究人員不再需要探討漢密爾頓規則在特定物種中是否成立(這個問題最終被證明毫無意義),而是可以專注於找出哪個版本的規則更符合他們的數據。這種轉變可以使社會行為研究更加清晰,無論科學家研究的是共同工作的微生物、共享食物的鳥類,或是幫助陌生人的人類。換句話說:在進化過程中,合作的路徑不只一條。有很多條——現在我們終於有一張地圖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