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性別逆轉的現象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bl.2025.0182)

在區分雌雄方面,許多鳥類完全拒絕微妙的區分。公雞憑藉其大而鮮豔的雞冠和震耳欲聾的咕咕叫而脫穎而出。單身天堂鳥會炫耀其鮮豔的羽毛,以吸引較為溫順的雌性。而雄孔雀的羽裙更是華麗奪目,甚至連查爾斯·達爾文都為之傾倒。

但並非所有鳥類都是如此。當雄性和雌性長得幾乎一樣時,科學家必須付出更多努力——通常使用DNA檢測——才能區分性別。但根據一項針對澳洲野生鳥類的新研究,這些方法也可能會導致錯誤識別,因為個體的性腺和外觀與其染色體決定的遺傳性別不一致。這種被稱為性逆轉的現象可能比任何人預想的都要普遍。

在人類中,攜帶XX染色體的個體通常發育為女性,而攜帶XY染色體的個體通常發育為男性。但決定性別的關鍵因素是這些染色體上攜帶的基因,而非染色體本身。例如,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啟動了哺乳動物的男性發育。任何缺少這個關鍵基因的人,即使擁有XY染色體,最終都會發育為女性。傳統認為性染色體決定性別,但事實並非如此。更重要的是,這些基因如何在細胞中表現也很重要。在某些物種中,例如蠅、斑馬魚和雞,單一細胞的性別認同取決於它們恰好包含或表達的基因,而不是受身體整體荷爾蒙水平的影響。當不同的細胞包含不同的染色體組時,這個過程可能會產生被稱為雌雄同體的個體,它們同時表現出雄性和雌性的特徵。環境因素也會使性別決定變得複雜。例如,在較低溫度下孵化的海龜蛋會孵化出雄性幼龜,而溫度升高則會孵化雌性幼龜。雖然這種現像在鳥類中很少見,但在灌木火雞身上卻有所發現,它們會在巨大的土堆裡孵蛋。因此,科學家早就知道,鳥類性別特徵的發育還受到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

即便如此,鳥類同時擁有某一性別的身體特徵和另一性別的基因組成的頻率仍不清楚。

解剖並檢查了近 500 隻鳥的屍體,它們屬於澳洲常見的五種鳥類:澳洲喜鵲、笑翠鳥、鳳頭鴿、彩虹吸蜜鸚鵡和鱗胸吸蜜鸚鵡。所有這些鳥類都是在因無關疾病或受傷被送往昆士蘭州野生動物醫院後死亡的。除了識別鳥類的生殖器官外,研究人員還對它們的 DNA 進行了檢測,以揭示它們的遺傳性別。

研究團隊驚訝地發現,這五個物種中都存在性反轉個體,比例高達3%6%。幾乎所有這些性反轉的鳥類基因上都是雌性,但擁有雄性生殖器官。然而,研究人員也發現了一些擁有卵巢的基因雄性個體,其中包括一隻基因雄性的笑翠鳥,它的輸卵管擴張,顯示它最近產過卵。

研究結果表明,野生鳥類的性別逆轉比之前認為的更常見,這可能對瀕危物種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了解一個族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數量通常很重要,因為性別比例會影響該群體的繁殖、生長和維持能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