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禽玩弄視覺技巧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w5857?adobe_mc=MCMID%3D72687346566619771973510177474038060342%7CMCORGID%3D242B6472541199F70A4C98A6%2540AdobeOrg%7CTS%3D1753284611)

 對於畫家來說,這是最古老的技巧:準備一塊空白的畫布,塗上一層中性色的底漆,然後你就可以控制後續色彩的飽和度和鮮豔度。例如,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在他的傑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Pearl Earring)中用淺米色準備畫布,使眼睛在人物臉上看到栩栩如生的光芒。但人類並非唯一擅長幻覺的大師。

新研究表明,一些鳴禽也會玩類似的把戲,唐加拉屬(Tangara)的唐加拉鳥(Tangara)鮮豔的羽毛,因其最外層彩色羽毛層之下隱藏著一層「隱藏」的無色(白色或黑色)羽毛而更加鮮明。鳥類羽毛的顏色來源多元。黑色、棕色和鐵鏽紅色來自黑色素,而鮮紅色、黃色和橙色則來自鳥類從食物中攝取的一種名為類胡蘿蔔素的色素。相較之下,藍色、紫色和紫羅蘭色則是由羽毛中散射光線的微小結構構成的,就像肥皂泡在其表面顯示顏色一樣。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些顏色的成因,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72種不同顏色的鳴禽羽毛,這些鳴禽來自色彩鮮豔的Tangara屬。

這些鳥類的紅色和黃色羽毛中央有白色條紋,這意味著當羽毛重疊時,白色條紋會共同作為隱藏的背景,從而增加羽毛的視亮度。同樣,那些由結構衍生的藍色和紫色的羽毛通常中央有黑色條紋,這使得這些顏色在羽毛重疊時顯得更加豐富。比較雄性和雌性羽毛時,發現雌性羽毛的色素含量往往較少,這使得黑白條紋顯露出來,使羽毛看起來更暗淡。

將分析範圍擴大到16個鳴禽科時,發現這些羽毛中也隱藏著一層中性色,表明這種演化策略可能廣泛存在。畢竟,羽毛的顏色可以發揮多種作用:黑色羽毛有助於遮擋陽光,也與抗菌有關,而白色羽毛的反射性可能使其有助於調節體溫。就像藝術系學生可能會鑽研維梅爾的作品一樣,研究鳥類如何呈現顏色或許可以啟發未來的藝術和生物工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