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鳥類在吵雜的溪流環境中從聲音交流轉換為視覺交流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25)00958-3?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960982225009583%3Fshowall%3Dtrue)

任何在吵雜的房間裡嘗試過交談的人都知道,有時依靠手勢比大聲喊叫更容易。白喉河烏在它們棲息的湍急溪流中也面臨著類似的挑戰,湍急水流的咆哮有時會淹沒它們優美的歌聲。這些肥胖可愛的鳥兒不會試圖用比河水更高的歌聲來保衛領地或吸引配偶,而是有時會完全改變策略——用視覺而不是聲音來發出聲音,它們會閃動著明亮的白色眼瞼,以驚人的視覺效果進行展示。

這篇報告展示了野生河鳥在河流噪音增大且附近有其他河鳥時,這些鳥類不一定會提高叫聲。相反,它們可能會更明顯地眨眼,拍打著它們帶有白色羽毛的眼瞼,這在它們深棕色的羽毛中顯得格外醒目。這些視覺線索可能有助於吸引配偶,或向原本可能錯過它們的競爭對手發出存在信號——並揭示鳥類如何即時微調它們對聲音和視覺的運用,以在嘈雜的世界中航行。

 

我只在較高海拔像武陵農場看過褐色的河烏,但一般都介紹牠們很會潛水。不知竹湖那條溪流有沒有河烏?如果有可以觀察看看牠們有沒類似眨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