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黃石公園的白楊森林已開始應對狼群的回歸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8112725004499?via%3Dihub)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將狼重新納入生態系統的爭議之後,白楊森林正在重新塑造黃石國家公園的天際線。

80 年來,白楊樹冠層首次成功生長,證明了環保人士為保護和恢復掠食者所做的努力是正確的,因為掠食者在維持公園生態系統的自我維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 世紀 20 年代,當犬科捕食者從公園中消失時,灰狼 種群和白楊 種群之間的關鍵聯繫並不明顯;狼的獵物包括加拿大麋鹿 ,它們會啃食白楊樹苗,並用蹄子踐踏裸露的土壤。由於受到天敵的控制,加拿大麋鹿的數量(以及它們咀嚼和奔跑造成的破壞)有限。但由於狼群的消失,它們的數量激增。 隨著老白楊林的死亡,沒有新的樹木來取代它們。依賴成熟白楊的物種,例如海狸和穴居鳥類,陷入了困境。沒有了狼,生態系統正在崩潰。

1995年,狼終於被重新引入公園。從加拿大賈斯珀國家公園引入的狼群在適應環境後,開始獵捕麋鹿,並間接保護幼樹。由於大喬木所剩無幾,如今的許多白楊林預計會因為沒有樹苗而枯死。

如今,三十年後,這些狼已經培育出新一代的白楊樹,這是自1940年代以來公園內第一批形成林冠的樹木。這些樹叢如今已正式脫離了脆弱的幼苗階段,證明了狼群重新引入計畫的成功,以及頂級掠食者在維持健康生態系統方面的重要性。

這是一個非凡的生態修復案例,狼的重新引入正在帶來長期的生態變化,有助於增加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多樣性。

這份研究讓我想到台灣低海拔的獼猴與山羌、高海拔的水鹿對森林的影響,到目前並沒有看到有成果的生態修復案例,有人知道任何研究或措施再進行嗎?或有人有任何在的的經驗與想法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