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的親子溫暖

 (https://bes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1365-2435.70153)

 

養育後代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容易,鳥類也不例外。晚成鳥(幼鳥無助,需要父母悉心照料)的親鳥需要為後代保暖,因為幼鳥最初無法獨立完成保暖,這項工作可能非常艱鉅。但不同鳥類在這種保暖行為中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呢?

為了找到答案,這篇論文調查了四大洲的90種鳥類。使用了來自4,882個鳥巢的62,250小時的視頻,記錄了親鳥為雛鳥保暖的時間。研究量化了親鳥在雛鳥孵化後最初保暖所佔的時間百分比,以及隨著雛鳥長大,保暖時間減少的速度。初始保暖時間越多,減少速度越慢,代表親鳥付出的努力越大。

論文結果發現不同物種在保暖努力上有很大差異。有些物種,例如馬來西亞婆羅洲的果獵鳥,最初一天中85%的時間都在為雛鳥保暖,之後只會非常緩慢地減少這種努力;而南非的南方雙領太陽鳥最初一天中只有46%的時間在保暖,隨著雛鳥年齡的增長,保暖時間會迅速減少。體型較大、能量儲備較多的物種,以及親鳥雙方共同承擔保暖責任的物種,比體型較小且只有雌性負責保暖的物種能夠投入更多精力。

這些結果表明,親鳥在保暖方面投入能量有限的也進化出了彌補的方法。建造封閉式巢穴的鳥類比建造開放式杯狀巢穴的鳥類花費更少的精力來保暖。這是有道理的,


因為封閉巢穴就像一個隔熱的家,可以保持室內溫度,減輕親鳥的工作量。


留言